玩夢想拼貼,除了說出自己的夢想,最需要的是去做的勇氣,
雖然這些夢想尚未實現,但是為了讓自己真正勇敢,所以去做了一件勇敢的事!
說一個夢.做一個夢 Kathy Wu 五觀藝術
2006年12月,我因著一場Open Space【想像台灣的未來】,開始自己的「勇敢年」,那天現場結束Jorie那一組要展開將Open Space【想像台灣的未來】響應到全台灣的活動,令我很感動; 事隔一週後,在網路遇見年初一同上【廣告文案】的佳玲同學,閒聊之餘談論起坊間在職進修 的上課點滴,彼此心有所感,那時我們班提議改變上課環境、上課分享的方式,這個嘗試果然讓上課變得更有趣,基於這樣的心情,我們倆人便發起一個『讓下次還 會更好』的改變行動,希望集結所有上課學員與老師,分享上課前後心情,一同投稿到文化大學進修推廣部,期待藉由【文化新識力】刊物在坊間媒宣,讓每個人可 以分享到我們這班的改變,以及在課堂上的喜悅!
決定要做這件事後,我和佳玲便開始著手進行,我負責文字企劃統籌,佳玲負責溝通協調,為期進行三週;雖然之中,空等一週沒有人回信,也有同學抱持質疑態 度(擔心局部文字被濫用),但是我們仍保持樂觀與尊重大家意願,以及也在第一時間解決同學的質疑(直接去電文大推廣部);最後終於有一個同學回信,不久後 老師也回信,陸續有同學加進來,雖然沒有全體學員,但是超過半數;文大推廣部也樂觀其成我們的回音,表示很願意將我們的文字集結,並且分輯刊出;同時我們 也得到文大推廣部的首懇,出去的文字經刪減後需經由我們潤飾後再發行,很喜悅他們也實行了;爾後更令人驚訝的是,周亦龍老師要請全班餐敍,原因是:他教書 多年從來沒有一班如此這般,他大受感動,所以週日邀請email急帖,週一希望全班到,由於時間過趕,只有三人出席,周老師堅持照請,原因是:他想測試我 們這一班有多大的向心力?既然可以集結近一年不見的同學一起做這個「改變行動」,為什麼聚在一起不行呢?不過飯局過後,周老師說,他也心知肚明一定不能全 到,但是他說到的人就是會到,於是他將自己寶貴做廣告實務的經驗(作品集)無私地在餐敍中分享給我們三人,這段美好的時光得來不易,卻是心中百感交集!
回想Open Space在我內心發酵,想像台灣的未來,我覺得自己可以做點什麼...不是想要爭取或是驕傲什麼!而是很單純覺得我們2006年3月的【廣告文案班】, 的確在每個同學心中留下什麼變化;正如同2006年12月Open Space的我們,小組召集人許逸臻,發起討論「啟動台灣良善的循環」、另一組召集人毛樂民發起討論「想像十年後的自己」,激起我勇敢做夢的可能!
因為在Open Space【想像台灣的未來】說了一個大夢,所以決定在現實生活中先練習自己的勇氣,也因著心裏沉澱著有一組要將Open Space【想像台灣的未來】帶到全台灣去,所以告訴自己不能放棄,可不可以試著做小小的行動,讓我們的環境改變;很幸運最終我得到幸福的反饋,關於這個 對自己勇敢的小小實驗,居然也成功了;我的內心是充滿感激的,原來我存在的目的,是源於能夠「給」,謝謝這個社會的需要與想要,讓我覺得自己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