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二日,初春的氣息正瀰漫在空氣中,大自然中一股生命的動力正在蠢蠢欲動,不管是在嫩芽嶄露的枝頭,或是含苞待放的玫瑰花,而我也因為自己的一個想法,正在醞釀成一股動力,展開一連串的冒險歷程…..
才 一發動汽車引擎,收音機裡剛好傳來著馬英九總統的在臉書上表示打算舉辦網聚的新聞。據說,有五千位多網友熱烈回應,羅智強發言人打算為總統的網聚活動,計 畫邀網友參加動腦會議,請網友們一起來動動腦,想一想,總統的網聚該怎麼辦比較好………。我個人對一般的網聚活動沒有太大的興趣,因為以過去的活動形態就 可以想像,這會是一個甚麼樣的場合….我不是追星族,更不想參加吃吃喝喝閒聊是非的活動,但羅發言的人動腦會議倒是吸引了我…. 甚麼樣的網聚活動我會想參加? 也許我可以協助讓這個刻板印象的網聚活動,有著不一樣的風貌與意義。”等下回家要記得上網”是我一路叮嚀自己要做的事。
回到家,在羅智強發言人的臉書看到這樣的訊息:
【總 統網友見面會-腦力激盪會議邀請-報名】各位朋友們,總統計劃舉辦網友見面會,我看到幾位朋友建議由我先辦總統網友見面會的「會前會」,我覺得這個意見不 錯,向總統報告後,他也支持這個想法。因此,我決定這個星期五(3/25)晚上7點~9點先舉辦我的網聚,因為工作時間關係,第一場在台北市。期待和大家 見面囉!
㊣《報名小幫手》① 請於3/22(二)晚上12點以前,在本帖留言打上「我要報名」四個字,最前面留言「我要報名」的50位朋友,將優先獲得邀請本週五網聚,而確定的活動內 容,我會再發訊息通知各位。② 若報名很踴躍,不排除增加場次。③獲邀網友請注意臉書訊息,因作業需要,請於3/23(三)下午5點前回信完成報名流程,逾時則向後遞補。。④ 聚會主題很簡單,請大家發揮創意,想想「總統的網友見面會要如何舉辦?」當然,也可提出大家對總統臉書的觀察建議。⑤ 主辦人(也就是我)保留活動時間及條件修改權利。
當時已有五百多人羅列在我之前。大致看了一下網友的留言,大部分都是表示要參加,或者希望到自己的居住地舉辦之類的訊息。 我想我應該是來不及在五十名之列了,但我還是分別在羅發言人的臉書及部落格留了言:
我要報名,但我更想建議的是可以用“開放空間會議“的方式舉辦這樣的網聚活動,所有網友的期待及總統的美意都可以辦得到。這個會議方式參與的人可從最少5人到2000人,是很適合總統的網聚目的所採用的活動與討論方式。目前在全世界許多國家都用這種方式來舉辦這樣暨多元又複雜的對話會議,台灣也有許多企業及組織運用過,我們也曾透過這種會議方式在各地舉辦“想像台灣“的系列活動,以及八八風災之後的“88 水災帶來的危機與轉機~復原、療癒、茁壯… 迎向未來“開放空間會議。有關這樣的活動方式可以參考朝邦文教基金會網站http://blog.yam.com/cpyen/article/19604101或 http://www.frontier.org.tw/ost/
當 晚做了這樣的建議後,我心裡難掩興奮之情,跟老公說:「能夠做自己想做,而不是因為別人的要求或期待而去做的事,真的是很開心!老公,謝謝你!」老公知道 我在謝他甚麼,謝謝他提供這麼大的支持空間讓我自由發揮。而也我因為依照自己的心念所想,而進一步採取行動的成就感,滿足的地進入夢鄉。
結果隔天看到羅發言人臉書又出現了新的訊息:
【總 統網聚會前會-加開場次】前兩天我邀請各位朋友來個會前會,報名狀況遠比預期踴躍,大家的熱情讓我很感動。為了不讓較晚報名的網友失望,我決定星期日再加 開四個場次,地點一樣在台北市,歡迎週末有空的朋友一起來見面聊聊,並記得完成以下的報名流程喔。至於其他縣市的網友,也可以到報名區留下資料,我會另外 安排到中、南、東等其他縣市的網聚。(再強調一下,是由我主持,不是總統)。
場次二: 3/27(日) 9:00-10:30
場次三: 3/27(日) 11:00-12:30
場次四: 3/27(日) 13:30-15:00
場次五: 3/27(日) 15:30-17:00《報名流程》① 請於3/25(五)早上9點以前,前往連結選定場次、填寫相關資訊。② 各場人數上限50人,若該場報名人數過多,按報名順序直接遞補至其他人數較少的場次。③請選定單一場次,把機會分享給有興趣朋友。
看來我是跟這次的網聚無緣,因為台北網聚當天我要受訓,不過我還是報名了,因為我想總有一天我是有機會參加的。除此之外,我也連忙跟Jorie, Vincent 聯繫,告訴他們我的想法,並邀請他們也能夠報名出席台北的網聚活動。
接著讓我很興奮的並不是我自己可以出席參加,而是聽到Jorie與Vincent分享他們出席台北場的經驗,知道他們能夠在網聚活動中把自已的專業與經驗在團體討論中分享,並且適當的發言表達,就讓我無比的振奮!
四月初我去了一趟四川,參加一場在四川災區一所中小學的引導志工服務工作,才會到家就發現花蓮場即將4月16登場,我很榮幸的如期參加了花蓮場的網聚活動。
發 言人的幕僚帥哥從資料中發現我是專業引導師,邀請我帶領大家討論,我也義不容辭。由於這是為總統的網聚舉辦的動腦會議網聚活動,首先當然要請每個人描述一 下想像中的成功的總統網聚活動,而這就成了我們這一組第一個討論分享的話題。我描述的當然也就是我想像中運用「開放空間會議」的方式進行的網聚。我自己講 著講著,那個很有意思又很多元的討論或者是一個可以讓每個人找到參與熱情的活動好像就在我眼前進行。其他網友們也似乎跟著我參與了一場開放空間的網聚活動 般,紛紛贊同這樣的活動方式看起來是更有意義的。花蓮場的網聚是這一輪的網聚活動的最後一站。
這樣就結束了嗎?
還有甚麼是我可以做呢?
身為一個引導師,我可以為這樣的活動做出甚麼貢獻?
我們這群引導師又可以一起做些甚麼呢?
我的心理又開始出現這些問題….
我在ICA跟Gail 談到目前為止的經驗,也透露我想更進一步做的事情就是志願為將來的網聚活動扮演小組討論中引導者工作。她當然是很樂觀其成。於是當天馬上進一步徵詢Jorie與Vincent的意願之後,我就著手寫信給羅發言人表達我的看法以及我們可以提供的協助。
重點大致是:
…….我 及我的夥伴們對於參與這樣的活動有了更進一步的熱情與責任,也希望能夠有機會提供我們的引導專業,在這系列的網聚活動中擔任志工的角色,協助引導網聚活動 中可能需要的引導帶領工作。我們的目的無非就是希望我們的專業能夠真正回饋到社會需要我們的地方,而我想這或許就是我們所能夠貢獻的吧。…………無論您跟其他幕僚最後決定是要用甚麼樣的方式來規劃總統的網聚(雖然我還是極力推薦開放空間會議),我想透過訓練有素的專業引導師的從旁協助,一定是可以為您及您的團隊以及這樣的網聚公民對話創造更好的效益。
再一次我又為了我的即知即行感到無比的興奮…. 即使結果是未知也不可期,至少我盡力了!
這 樣的主動協助信函在不到一星期有了善意的回應。我接到發言室幕僚的電話表示想要試試我們建議的方式,並且請我到總統府一起討論進行的方式及場地的選擇與勘 查。這讓正在接待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的我,又是一陣的驚喜!無奈身上仍有接待貴賓的要務,無法臨時抽身,幸好還有Jorie及Vincent可以 在台北就近出席隔天的討論會議並且進行場地勘查。他們兩位也後續跟府內的幕僚有密切的聯繫,並為這場花園對話做了適當的準備。
接著就看到羅發言人臉書的網聚邀請函:
過 去一個月來,我在台北、台中、高雄、花蓮舉辦共七場網聚,我也告訴總統一些與各位網友們面對面的對話,總統覺得這樣的模式非常好,指示未來在台灣各地,多 舉辦類似的活動,聽取民眾的聲音,把基層的意見變成決策的一個部分。近期我將在台北再舉辦一場,主題就是分享你對台灣三年來的改變的看法,歡迎大家踴躍到 系統填寫資料報名參加。
為了一百人的網聚活動,我們順利的召集了十位志工的參與,除了我、Jorie、 Vincent之外,Tara, Eva, Evie, Jessie, Joseph, James 及Ripley都成了這一次總統府花園對話的引導志工。
Jorie的email中跟志工夥伴們做了很詳細的說明,其中包括一些行政準備,以及主辦單位如何邀請桌長以及希望我們如何與桌長們搭配等等。 我也在回覆信函中表達了自己當時的心情:
一個新突破與嘗試即將要展開,我個人是感到無比的興奮,不知道明天會發生甚麼事,不過我已經是準備好要迎接任何的驚喜了!我猜想各位也是跟我一樣的心情!
雖然沒有正式的引導原則介紹機會,但是我想我們的在場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引導原則的展現,大家從各位的言行舉止,就可以感受到引導的力量與對小組的意義。 這時候讓我不斷想起的是各種引導方法與參與原則,無論是Dialogue, ORID, world café 或者是OST,或許跟過去的引導活動相比,明天的方式是有些不同,但”對話”的精神與原則是不變的。我會好好把握這次難得的機會,盡情參與,與各位一同見證我們多年來所學及切磋的引導對這片土地的貢獻–哪怕只是小小的………
這 真的一場讓所有人都會終生難忘的一場對話盛宴。參與者在有限的時間裡,現實與夢想匯流的話語迴盪在總統府裡的長廊下,在花園裡也不時有不知名的鳥參與、共 鳴著;精心準備的茶點成了我們補給站,各色海報與白板成了大夥智慧的萬言書。這個民主公共參與的對話形式,在這個花園裡成功的播下了第一波的種子。
這次的網聚以「三年來你看見的改變」為主題,邀請網友們就經濟、外交、兩岸、社會風氣等十個議題,分享、交換了許多精彩的觀察與想法,非常感謝大家熱情參與。期待更多開放對話,持續在網路發「聲」。~羅智強
更 多的對話正持續在發酵著、延續著,我相信這次的總統府花園對話,打開了很多未來的機會與可能。這次的網聚活動也再次印證了在這個多元意見的公共對話場合 中,對話與傾聽的能力似乎已成現代公民不可缺的基本素養,而我也看到對話力在促進社會正向改變上扮演的催化角色。我把自己內心的對話,擴大到與社群的對 話,甚至與社會的對話,並真正促成的某種程度改變,我真的相信只要願意為夢想開始行動,成功真的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