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對話影響力線上七月分享會摘要]

這是我們最常在政論節目中聽到的問題,卻也是公民哲學課的大哉問:甚麼是好的公共政策?人民需要甚麼樣的公共政策?政府應該為人民做些甚麼?
當大家在社群媒體上瘋傳令人羨慕的荷蘭失智村時,誰能告訴我們,到底台灣需不需要一個失智村?台灣能複製一個失智村嗎?台灣的失智村又應該長成甚麼樣子呢?
沒想到不到兩年新北市誕生了「比失智村更棒的失智友善社區」,深受荷蘭失智村創辦人Yvonne van Amerongen-Heijer肯定。遍地開花的失智友善社區比一個實驗性質的失智村更能幫助病患與家屬走過漫長的照顧歷程,並保障病患與家屬的生活品質,但台灣第一個失智友善社區是如何催生的呢?
沒有遵循WHO的公衛最高指導原則、沒有國家首長的政令宣導、沒有往昔參與式預算的大型公開標案,「失智友善社區」從一場「開放空間會議」開始!所謂「開放空間會議」簡稱OST (Open Space Technology)是1985年HARRISON OWEN 所創,主要透過專業引導師主持會議,引領所有參與者放下自身觀念,尊重和聆聽別人意見,按自己需要選擇主題OST的精神與四大原則」 維繫由下而上的參與空間,每個主題的參與者不論人數多少,都是憑著對這個議題的熱情與責任去學習與貢獻.
四大原則是:
I. 來的人都是對的人(Whoever comes is the right people.)
II. 任何發生的事都是當下該發生的(Whatever happens is the only thing that could happen.)
III. 無論何時開始都是對的時間(Whenever it starts is the right time.)
IV. 當會議結束時,就結束吧(When it’s over, it’s over.)
要解答「台灣需不需要一個失智村?」新北市衛生局也沒有答案,卻有著政策必須幫助到民眾的信念,謙卑的政府團隊承認自己不是失智症專家,得從傾聽民間聲音開始,考量最有動機解決失智問題,以及有第一線臨床照護實務經驗的,當然是病患家屬以及第一線醫療人員,因此廣邀專業人士、社區民眾、照顧者與家屬,以及社區守護者里長等,舉辦兩屆「開放空間會議」希望藉著參與者給予新北市衛生局團隊許多寶貴的建議中凝聚共識。新北市衛生局也另外花了兩年時間,打造失智公衛政策平台,媒合民間資源,建立平台,兩年內完成當時會議後的八成建議與共識,像是建立開放參與的新北失智共照網、運用科技社群工具打破照護地域與時間限制、改造冰冷的醫療專車成為有童趣的樂活健腦巴士等。
成果相當豐碩,不但2019年康健雜誌盤點全台「失智友善城市」時,新北市為全台第一名!還超前部屬,率先完成2020政策目標。政府部門能在2016年與2017年兩年收集民間建議,於2020有效率完成大部分建議相當不容易,尤其許多建議都不單只是衛生局的職掌範疇,有的還包含社會局或是教育局等各局處,有的還得跨其他行政區,若依照傳統政府做法與思維,永不會誕生讓荷蘭失智村創辦人都羨慕的失智友善社區,甚至是失智友善城市。
「同理傾聽是一切行動的開端,先承認自己的不足,帶著好奇與相互了解的心,而非紆尊降貴、便宜行事消化預算的官僚心態,才能真正將各方的建議化成最好的點子,打造資源媒合與共享的平台,結合各方的智慧與力量,開始訂定真正有助於在地民眾的政策」,衛生局專門委員陳玉澤表示。現在有了些許成效,更能將願景放大,在未來找到願意一起行動的人或團體,進行跨部會、跨縣市的失智照護工作,今年教育局積極參與失智衛教行列實屬一例。
新北市衛生局失智公衛政策,打破過去政策由上而下制定傳統,也不被國外失智友善社區原則綁架,而回到友善的本質,邀請議題的利害關係人,不帶著議題和框架進入會議,藉著共創願景將大家拉出來一起行動,落實民眾所需要的政策,這專案成功展現諸多關鍵要素,像是政府搭建了平台,傾聽需求,協助連結資源及伙伴,但也不代表是全台都應要依此標轉典範,不同社區應有不同的需求與友善定義。
本次對話影響力線上分享會吸引20位對公共政策議題有興趣的社會賢達參加,由於打破大家對政府機關一板一眼的印象,帶來熱烈的討論,寄望新北市衛生局成為各部會政府機關的楷模,傾聽民眾的聲音,徹底調整公務員心態,政府機關應把自己當成學習者,也希望未來能繼續用平等開放對話方式,充分連結與運用有限資源,推動各項業務。
甚麼是好的公共政策?人民需要甚麼樣的公共政策?政府應該為人民做些甚麼?政府資源有限無法滿足人民無限的需求,政府不是人民無限上綱的許願池,許多政策得回歸是否友善與需要,國外的典範是否真正符合在地的需求,在還沒有真正傾聽時,我們應該用浮現假設探詢而非武斷批判,才能透過對話影響力,促進社會正向改變,可預期台灣不只有失智友善城市,甚至是亞洲所有對話議題的友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