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影響力實踐者-整合盟友聲音意外開創組織嶄新之路

[2020對話影響力線上九月分享會摘要]


圖像記錄/王寧

今年,您已經捐款或是打算捐款給社福機構多少金額了呢?您願意捐給哪些單位呢?您如何知道這些單位是否有妥善運用您的善款呢?歐美地區對於社福組織有著第三單位認證監督機制,但台灣卻有著歐美國家都羨慕的機構: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是台灣獨步全球自創的MIT「自律」團體,與「他律」有著一樣的良善出發點,卻比起他律更需要高濃度的公民素養;但台灣公益團體種類何其多,關懷老人、兒童、動物、或是各種罕病等不勝枚舉,各自有公益願景與瓶頸、要大家採用相同標準自律有可能嗎?若有這份心,又得採取那些標準才能服眾呢?

立意良善且崇高,但因為盟友眾多,光是討論要採用哪些自律標準,執行起來會發現非常棘手,要如何產生共識呢?目前自律聯盟運用對話工具產生55條共識,前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陳琬惠秘書長分享八年來的心得表示,前期溝通是關鍵階段,必須先取得核心人物支持,而透過對話引導的方式可建立核心份子共識,尤其是理監事會的會前溝通,聘請專業引導師與重要理事訪問溝通,了解他們對於自律聯盟的願景與藍圖,賦予組織哪些角色與責任,最終希望透過組織解決哪些社會問題,藉著會議流程設計,達到平等對待、同理聆聽、引起彼此好奇心,讓與會者能探索彼此背後的價值觀,達成共識,創造新的可能性,最後達成彼此合作行動。這樣一圈又一圈由內而外,慢慢往外拓展,不斷擴大核心共識群,拉大共識範圍,不斷加入新的力量。運用對話引導方式可增加盟友之間的信任度,藉著大家互助衍生出更多合作機會。琬惠提醒,對話歷程當中,引導對話的重點在於實踐,若沒有清楚的行動目標,容易淪為沒有結果的聊天,無法發揮影響力。

現任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林依瑩秘書長表示,起先自律聯盟責任在透過對話工具凝聚盟友共識、昇華責信,達到自律聯盟創建初衷,民眾捐款可上自律聯盟所提供的公開平台,作為民眾捐款信任度的參考。自律聯盟精神在於自律,對於欲加入的組織也有著嚴格的審查機制,但自律聯盟不是判官、不做盟友的督察,不限制盟友團體的原創性與靈活度,更不跟盟友搶捐款資源,我們在整合盟友間共識,信任度是演化與變化的前題,彼此高度信任才會產生連結與行動,沒想到意外引導出組織內的創新服務與新商業模式,成為社福機構、政府與企業的服務平台,協助社福機構與企業對話,擔任社福機構與政府對話、協助發展政策,以及扮演溝通橋樑。

本次分享會議題吸引來自公部門公職人員、金融業、法律界、社福團體、教育者與媒體人等,近20位社會賢達共同參與研討,除了更加認識自律聯盟所提供的服務之外,更對於這幾年引導對話在自律聯盟與盟友間產生影響力,像漣漪一樣不斷向外擴大感到相當震撼,從自律聯盟的案例中,了解運用引導工具設計會議流程可收斂對話,並創造更多對話空間,然而對話不是關鍵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重點在對話之後實踐目標,例如動保組織原先與所屬政府機關相互不信任,也無法溝通,常常帶著動物到機關門口抗議,在動保法上路前後幾年,自律從中扮演對話協調者的角色,協助雙邊建立信任關係,搭起橋樑了解對方背後的假設與價值,並進而相互合作,同時也創造自律聯盟的價值,開創組織新的格局與服務範疇,成為對話實踐者最佳範例。

「一場好的對話可能改變人際關係,以及對世界的觀點」對話實踐者PHILIP THOMAS如是說。透過對話激發不同的想像,帶著彼此看見更多可能,深植彼此的信任度,開創更多合作契機,是不是比不同利益團體相互排擠爭利還來得有意義呢?不要怕對話只要有心行動,最後得出來的結果越來越清晰,也能聘請專業引導師用於自己的專案上,或是將對話的精神用於工作崗位上,畢竟「引導對話重在實踐」,琬惠如是說。

#2020對話影響力線上分享會摘要

#朝邦文教基金會CP Yen Foundation

#對話力

# DIA對話影響力獎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