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場革命 – 一場媽媽社會設計行動

[2022對話影響力線上十一月分享會摘要]


圖像記錄/王寧

獲得第三屆對話影響力獎金牌獎的「臺灣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簡稱:特公盟),是由一群關注兒童遊戲權利的大人所組成,他們積極促進社區參與,投入各種公聽會、說明會,以行動為孩子發聲。根據兒福聯盟的〈2020年臺灣兒童休閒與自由遊戲現況調查報告〉顯示,33%的孩子平日每天的遊樂時間不足1小時,年紀越大,孩子的遊戲時間越來越被壓縮;反觀戶外的公園遊具逐漸成為形式劃一的塑膠製品,室內的親子館似乎成了孩子嬉戲的選擇。

特公盟理事林亞玫在分享會開始便強調,玩得夠,孩子才能好好長大。網路上搜尋特公盟,出現許多類似「媽咪軍團掀起全台公園革命」的標題,這群以媽媽為核心的組織,是來自兒童心理、幼兒教育、職能治療、建築景觀等專業領域的親職家長,他們帶著孩子陳情,希望所有人能聽聽孩子的心聲。

聽兒童的聲音,平等對待每個孩子

回想童年,許多大人小時會自製竹蜻蜓、弓箭、抓蝌蚪,玩上一整個下午,現在的孩子遊樂時間是以分鐘計算,六成以上的孩子需要有人引導才會玩。教育心理學家的研究認為,缺乏自由遊戲的時間與空間,讓一整個世代的兒童變得較為缺乏想像力、創造力、甚至是表達能力;特公盟期待向家長表達孩子的心聲,向地方至中央政府表達公共空間的缺乏,也更希望讓所有參與兒童遊戲的設計者知道,孩子心裡在想什麼。

特公盟著力於兒童參與和街道遊戲兩個領域,關鍵在於理解孩子的想法;聽見兒童的聲音從來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孩子能說出心裡的話,身邊的大人勢必得友善。林亞玫提到,特公盟為能充分聆聽孩子的聲音,培訓了專業的孩子王,也就是了解兒童遊戲心理的專業人員;孩子王在非常友善的遊戲場內,不斷觀察、引導、陪伴和協助孩子,營造機會讓孩子說出他們心裡的話。

在孩子王培訓工作坊中,他特別提醒孩子王別忘記群體之外總有單獨的個體,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孩子。他分享在某次的工作坊中,聚集孩子說明流程時,一個孩子拉著媽媽的手,逕自朝活動滑梯走去;原來媽媽只告訴孩子來玩滑梯,沒說明其他細節。在了解孩子的內在預期和大人的外在預期相違背時,因現場人力充足,於是由孩子王陪伴將他內在預期的遊戲玩過一遍;這個行動不便的特殊兒後來緊緊牽著孩子王的手,由原本預設參加的半場活動,變成全日參與。當孩子的內在安穩,跟孩子王建立關係,就能進入遊戲,得知孩子需要什麼。

在談論兒童參與和表意權之間,應先為孩子創立一個友善的空間,讓孩子說出心裡的話,特公盟稱為遊戲針灸療法,將社會改變為對孩子友善的環境,陪伴孩子王撐大友善的空間,再讓更多人看見孩子的需求。 6年前特公盟與設計者首次做兒童參與拿起紙箱,陪孩子一起創造遊戲方式、高度和傾斜度,了解他們真正的需求;孩子也透過遊戲表示,他們需要秘密的空間和其他孩子交流。再由紙箱變成較大型的木構造物,確認他們的遊戲需求。華山遊戲場的沙坑設計,來自一位坐輪椅的身障孩子表示,他希望有個小坡能體驗衝刺的感覺,還能看著其他小朋友遊戲;經過孩子王的轉譯與溝通,這座沙坑少了防貓狗的格柵,一旁是上下弧度的環繞坡道。另一處的鞦韆下,礫石中央有著黃色鋪面,讓坐輪椅的孩子也可以來到鞦韆旁,幾個孩子一起躺著玩。設計者聽到大孩子想玩溜滑梯的心聲,在窄小滑道旁,還有一個大寬面滑梯,完全別於以往的罐頭遊具。

同理溝通,為孩子開創更多遊戲空間

理事林穎青則提到,推動遊戲場改變之初並不順利,與公部門討論時,經常被質疑設計會造成安全問題,需要針對問題進行不同的對話;成員必須學習法規,以公部門的邏輯溝通,讓孩子得以在安全範圍內,享受不一樣的遊戲發展。

蓋一個遊戲場需要大量資金,六都之外,地方政府的財政拮据;於是特公盟又開始走向街頭,將遊戲場由公園拉到街道,既然可以封街舉辦馬拉松,是否能封街兩小時讓孩子遊戲?他們希望為孩子開創遊戲空間,提高遊戲場到達率,更期待能形成政策,如同正在百花齊放的共融公園。這群媽媽踏出同溫層,與更多的關係人一起溝通。

他們不只在都會區封街讓孩子遊戲,更來到南臺灣屏東,與社會處舉辦封街的自由遊戲。活動中,長者傳承他們的童玩經驗,孩子得自己思考遊戲方式,所以特別消耗精力;而社工們透過遊戲,提早發掘需要被協助的孩子與家庭,甚至在遊戲的媒介下,原本疏離的親子關係,在陪伴中重新被恢復建立。

由特公盟的粉絲到成為理事,邱筱婷自認是受惠者而期待回饋投入,卻發現自己能做的比想像還多。參與公共事務後,由遊戲場到相關的景觀植栽、排水系統、甚至是區域的人文背景都想了解,令他不斷的學習與改變。

林亞玫說,其實大人也會犯錯,對遊戲的效果產生既定印象並制定玩法;經夥伴兒童心理師提醒,才驚覺是以成人的思維限定了以結果論遊戲,而孩子不按牌理的方式正是享受玩樂過程:他表示,在倡議的過程中,倡議團體與倡議者也會犯錯,這是珍貴的經驗,夥伴們彼此的提醒,就能回到那充滿童心的初衷。

特公盟所爭取的從來不是遊具,而是遊戲空間、看見孩子需求的友善空間。當人們能夠協助一個需要慢慢講話表達、蹲下來牽起手傾聽的孩子的聲音,每個人就能耐心聆聽其他人的意見;而城市中林立好玩的遊戲空間,亦正是友善城市的最佳體現。


#2022 第四屆 對話影響力獎Dialogue Impact Award(DIA) 頒獎典禮暨對話實驗室

今年的「對話影響力獎」共有五個單位獲獎,讓我們看見社會各角落許多精彩的對話結果。頒獎典禮上將正式揭曉「對話影響力獎」的金、銀、銅得獎單位,得獎單位亦將於現場進行獲獎案例的分享。

典禮下午舉行的「對話實驗室:兩平其美的生活」,討論SDGs的性別與年齡平等議題,由專業認證引導者透過多元智能的活動與媒材,開啟參與者的感知,邀請各種與議題相關的經驗、感受、假設與期待加入對話,並探討 SDGs 所傳遞的精神與機會。同時透過有意識的反思,協助參與者看見自己在此議題上,所能製造的小小改變。

我們相信這一年一度的對話日,因為有您的參與讓對話更豐富,因為有您的對話讓我們的世界更加永續。

活動時間:2022-12-03(六) 09:30 ~ 17:00(台灣時間)
活動地點:台北市信義區菸廠路88號6樓D廳 (臺北文創大樓)

#歡迎報名參加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210310352261762624005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